逡巡门外并未离去的境外资本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路径似乎更加明晰。 8月21日,荷兰ING房地产收购深圳地产大鳄金地集团天津公司51%的股权,合作开发投资其天津项目“格林世界”;几乎同时,花旗集团也宣布斥资2000万美元参股上海徐房集团 ,以共同开发的形式参与徐汇区“建业里”改造工程。 此前,荷兰ING集团和美国的花旗集团都已经尝试过以股权投资模式介入中国内地楼市 “只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消除,限制境外资本大量进入商品房流通环节,必将把其赶入直接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对于7月下旬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贺强如是评价。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的外汇占款高达4058亿元人民币,是4、5月份的3倍多。 虽然7、8月份此项数据尚未公布,但业内人士分析,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国际热钱的推动;并且,由于热钱涌入的持续,该数据仍会延续6月份的上升势头。 在外汇占款比例上升之际,8月18日,央行宣布次日起将存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文章称,“中国宏观调控和升息导致的资金成本增加,将使一些本应售汇出去的资本滞留在国内。” 那么,这些国际游资流动的风向标又将指向哪里?股市期货、货币汇率,还是房地产? “对于仍然在赌人民币升值而进入的跨境资本来说,投资房地产再合适不过。”这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给出的答案。 在国内金融市场尚未放开的背景下,具有稳定高收益的房地产行业顺理成章地成为境外资本的投资平台。 这令包括贺强在内的一些业内人士心存隐忧:另辟他途的大量境外资本,仍然可能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卷起一场“热钱风暴”。 左小蕾透露,从今年3月上旬日本央行宣布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起,已经有不少境外房产基金开始从日本市场转战中国市场。“但这些外资不管是以直接投资的名义,还是风险投资或股权投资的名义进来,他们都不是实际的房地产需求者。” 左小蕾眼中的这些“热钱”,仍在巧妙地利用着政策间隙。并且,它们正在上演一出“变脸大法”。 复旦大学金融系教授孙立坚提示说,有很多隐性的外资进入,将规避限外新政管制。 此外,给这些热钱增添了持续进入动力的是,目前中国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REITs上市为其提供了畅通的退出途径。 仲量联行投资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境外资本可以通过项目信托上市以抽离资金,或者再包装后转卖给其他投资者,“外资的退出机制类似一种接力赛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出的方式会有更多。” “虽然政策导向警示了一些以套汇为目的的境外投资者,但无可否认的是,热钱仍正从各个或明或暗的渠道涌入内地楼市。”左小蕾说,“对中国而言,从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各个领域进行狙击热钱,依然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