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陆续出台,意在控制房价,各界人士对此都是高度关注。不少开发商已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宣泄不满,很多炒房人也是如履薄冰,开始抛售自己的“收藏品”,套现脱身。连一直狂涨的房价也放慢了“脚步”,好像有回头的意思。百姓们又开始纷纷猜测翘首以盼的拐点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专家学者们也适时的站了出来,发表自己预测的时间。预测的结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究竟谁对谁错很难判断,毕竟在经济运行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运行的结果。所以只能等时间来考验各路专家的“口水”有没有浪费。
2005年左右出现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
房价会遭到更猛烈的调控
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都不允许房地产行业处于高烧状态,必须给房地产行业降温。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拐点信号,它意味着新政策的出台。
现在既然房地产的政策拐点已经出现,价格的拐点不久也就会出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任务会得到各部门的全力配合,房价一定会得到遏止,当前的房价对政策的背离会导致更猛烈的政策调控。最迟在今年年底,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拐点就会导致价格拐点的到来。
高级经济师章林晓
投机者在上演最后的疯狂
据我的分析和判断,如果没有特别重大意外事情的发生,那么,房价由涨而跌的拐点,很可能会在今年第二季度真正显现。这一方面是基于理论的分析,而更多的则是基于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判断。
在当前,在那些房价收入比已达到甚至超过12:1的城市,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购买力透支已近极限。也就是说,这时的房地产市场其实已陷入了自住者买不起,投资者租不出的尴尬困境。此时,在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一旦房价还再出现继续上涨的势头,则最大的可能是已进入了“缩量空涨阶段”。而如果此时依然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甚至库存(空置房)有所下降,则可以断定:是那些投机者在兴风作浪,在上演最后的疯狂罢了。
英联国际董事长郭建波
政府发出拐点信号
2005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拐点信号,这意味着政府在未来时间里,将有更多的调控房地产政策措施出台。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对楼市的影响可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楼市拐点可能最迟于2006年春夏之交来临。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理性的城市体系中,合适的房价收入比在6至8之间浮动是理性的。而上海、杭州等地比例已经超过标准2倍至3倍,充分说明地产市场过热,市场需要调整。
2008年出现
业内人士
源动力趋弱拐点出现
上海房价居高不下,原因在于上海有着巨大的旧区改造工程。市政府的思路十分明确,不能让危棚简屋成为“都市里的村庄”。
目前上海在短期内必须拆平的地块,大约有四五万户动迁居民,逾千万平方米,所需动迁费用高达三四百亿元,这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房地产需求的源动力,它将继续推升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温度”。但到2008年,那些最急需要拆的旧房已经拆完,上海房价上涨的源动力开始趋弱,拐点也许就会在此时出现,开始调整。
分析专家
资本蜂拥景象停止
2008,对北京的地产商来说是个既兴奋又可怕的数字,因为它既是令房地产升值的概念又是未来不得不逾越的大限。越靠近2008年,房价就可能越高,竞争就越激烈,所有的项目都在拼命赶进度,想早一点变现突围。到了2008年后,根据以往奥运诸城的经验,都会有2年至3年的萎缩期,那时恐怕只有甩卖的份了。从预期的角度分析,2008大限是会提前到来的,投资是看预期的,既然大家都知道2008是最后的大餐,那就不会到2007年才投资。恰恰相反,2007年应该撤资才对。
实际上,从房地产投资销售的周期来看,甚至到2007年也晚了。到时资本蜂拥而至的景象就会停止。由于商务活动还将继续,所以写字楼未必跌多少,跌得最惨的也许是住宅。
2012年后出现
上海大学教授陈湛匀
2012年以前是难得机遇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楼市在未来2005年至2012年是难得的机遇,不会出现衰退。
其原因在于长三角房地产市场有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两大支撑点,因此楼市拐点要等到2012年才有可能出现。届时也不是说楼市就立刻走向衰退,而是增量减少、存量扩大,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房地产业必将从“丰利”时代走向“均利”时代。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
2013年后变成存量市场
按照美国房地产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是比较合理的。房地产增长比较合适的比重,是占中国GDP的10%左右。我估计在2013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一个拐点。2013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更多的是变成存量市场,而不是增量市场。
在存量调整之前,也就是在增量市场时期,不论是小公司还是准备进入房地产的新公司,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支持2005年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