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火热,房价上涨,房产税收改革也风声日紧。
近日,依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国林肯土地研究院正在进行的“中国房地产税收政策研究”透露,2005年将进行新的房地产税收设计,并选择合适的城市进行模拟运行。
这样,业内私底下议论已久的物业税再次引起关注。
两种土地供应方式
从试点到全国统一实施,物业税真正面向普通市民,可能还有相当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但买房是百年大计,物业税的开征将深刻影响目前房产开发成本、个人置业维护费用等,因此,密切关注、早做打算的购房市民,肯定会受益匪浅。
就本质而言,物业税开征将改变城市土地管理现有状态,它涉及到两种不同城市管理方式。
一种是城市土地采用批租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政府必然希望土地能够卖出较好的初始价格,以便于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实行的正是批租土地使用权制度。
绝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实行的是第二种,即征收物业税方式,而大批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采用这种做法。
在这种方式下,土地的供应和交易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作为土地的使用要定期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征收物业税,它会使土地初始价格比较低,但事后从流量看,业主每年都要承担一定的物业税。
另外,物业税的做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城市的某些特别资源,由于基础设施变化而升温(比如公路、地铁通车后,沿线土地价格就会提高),从而物业税也跟着提高。这样,政府获得的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物业使用成本增加
实施物业税后,住宅市场的中长期走势将由目前的“购买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向购买成本低、使用成本高”转变。市民买房前考虑的思路也会发生很大改变,现在买房前考虑更多的是能否买得起,有了物业税后,将考虑是否养得起。
另外,那些超过自身经济实力的冲动消费、盲目的房产投资行为将受到抑制。尤其是投资客,物业税增值后,若不兑现,就要增加现金支出,以支付物业税,如果同时拥有的投资物业多,对投资客是不小的压力。
不过,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市民所购住宅是把属于50年到70年的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一次性交齐,如果改为物业税形式分期支付,现在开发成本是有一定下降空间的。 摘自<新闻晚报 > |